建盏的历史进程如何?各位玩家了解多少?
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哀落,明末清初停烧。建窑主烧茶盏,故称建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建窑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一直以来它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茶盏而著称于世。
它的古窑址在福建(闽北)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最长的一条龙窑达135.6米。为世上最长的龙窑。
建窑的黑釉瓷器以茶盏(碗)为主,宋代文献称为“瓯”或“盏”,统称“建盏”。
“瓯”的本义是“碗”,“盏”的本义则是比碗小的器皿,或者说是一种小茶碗。从唐代始茶盏基本上配茶托使用,茶托材质有木漆雕或瓷质。
据传,在宋代年间,古窑址一带曾有百条龙窑。百窑相连,窑工近万,窑火昼夜不熄。
迄今,站在建窑的古窑址上仍然可以看到数百年至一千多年前遗弃下来的古瓷片、半成品和当时装烧用的匣钵等,足已让人联想到当年窑场烧窑的盛况。
建窑是宋代著名的名窑之一。
古时亦称“建安窑”、“乌泥窑”、“水吉窑”等。建窑主要是烧制青白瓷、黑釉瓷、杂色釉瓷等等。
其中过去以黑釉瓷闻名于世。
有北宋中后期一始在斗茶风盛行时,更是受到皇室的喜爱与推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赏茶器”,釉色十分丰富,美不胜收,可以说古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品!
长期以来,建盏只有黑瓷,以它朴实的釉色,实用的器型,被人们认知。但其它釉色以及精美装饰的御用和高级建盏,散落于民间每个领域,却一直没有引起有关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其实建窑历史地位一点也不亚于宋代五大“名窑”。有历史文献与文人雅仕诗歌咏赞为证。
建盏按纹饰可分兔毫,油滴,鹧鸪斑,异毫(曜变)等,按釉色可分为绀黑釉、杂色釉,自然釉,结晶釉(斑),宝石红色釉,墨绿釉、柿红釉、茶叶末釉、仿钧釉、黄金釉等等;
关于建盏的釉色,由于黑釉盏上有褐色、或是“曜变”,黄金釉、金红色兔毫纹及铁锈斑等,古代通常称之为“紫瓯”、“异毫”、“大镀金”、“紫盏”、“鹧鸪斑”等等。
油滴建盏的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纹为斑点状,类似水面上漂浮的油花,烧制上几十万件才偶得一两件精美油滴建盏。
北宋(公元960年2月—1127年3月)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
建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北宋由后周末帝禅让赵匡胤开始,统治了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南一带。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及西夏对峙。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覆亡。共历9位帝,计168年。
1·北宋早期(公元960—997年)宋太祖、宋太宗年代。
宋代早期,随着品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已在闽北民间兴起,“斗茶”又称“茗战”,即以战斗的姿态决出胜负。斗茶不仅仅是决出茶的品质的优劣,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化茶事活动。在斗茶艺术不断向更高境界推进的过程中,茶具的品质也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社会与皇室需求。
建窑在五代宋初,改烧釉面无斑纹的黑釉茶盏,为宋代初期建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从青白釉—酱釉—普通黑釉—杂色釉—曜变建盏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其显著特点是,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釉层越来越厚,使烧制工艺难度加大,生产技术与成本不断提高,宋代初期建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品茶艺术对茶具的讲究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